2025年7月23日,國家檔案局召開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工作會議,旨在總結“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間的建設經驗,并統籌規劃“十五五”發展路徑。會議明確區保中心是國家檔案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布局,其核心使命為:
技術攻關:聚焦前沿領域,著重發力于檔案搶救保護、修復技術以及數字保存等方面。
區域協同:依托六大中心輻射全國(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安全與傳承:保障國家重點檔案實體與信息安全,支撐文化傳承與國家記憶工程。
自2018年設立以來,6家區保中心通過驗收并形成差異化發展模式:
北京中心(華北):
創新培訓體系:制作視頻教學片擴大覆蓋,舉辦多期理論與實踐結合培訓班。
遼寧中心(東北):
人才梯隊建設:培養百人技術團隊,承辦國家級青年工匠培訓班。
浙江中心(華東):
機制優化:整合電子政務資源強化人員配置,組建技術專家委員會分領域指導。
廣東中心(中南):
資源共享:服務區域重大活動,推動跨機構合作。
云南中心(西南):
標準引領:修復大量破損檔案,牽頭編制《檔案仿真復制工作規范》行業標準。
新疆中心(西北):
區域協作:聯合陜甘青寧推進技術交流與人才共育。
共性突破:各中心累計修復檔案超5萬頁,制定技術標準3項,培訓專業人員超500人次。
會議聚焦當前核心挑戰并達成行動共識:
能力建設優先:
摒棄“等靠要”,通過技術創新與人才積累破解檔案脫酸、災害應急等痛點。
安全與發展平衡:
嚴格管控服務外包風險,強化自然災害應對能力。
科研轉化提速:
推動保護技術與新質生產力結合,加速成果推廣(如浙江電子檔案長久保存技術)。
會議明確未來五年關鍵任務:
技術品牌化:
建設國家級檔案保護信息化平臺,推動與高校、文博機構跨領域合作。
服務精細化:
開展小規模精準化培訓,制作檔案保護短視頻普及技術知識。
區域聯動深化:
復制“華北聯席會”模式,建立設備共享與項目協同機制(如《保護中心設備共享管理辦法》)。
國際視野拓展:
借鑒國外檔案保護經驗(如廣東中心引入國際案例研究),提升技術對標能力。
本次工作會議標志著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從“基礎建設期”邁向“高質量發展期”。隨著六大中心技術特色日益凸顯、區域協作機制不斷完善,我國檔案保護工作正逐步形成“技術攻堅—標準輸出—人才反哺”的良性生態。未來需進一步強化科研轉化效率與全域安全能力,使檔案保護成為文化傳承的堅實底座,為構建國家記憶工程提供核心支撐。
更多詳情可參考國家檔案局官網報道及各省市檔案館實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