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國際檔案日的到來,廣東省檔案館以“用檔案講述新時代的故事,推動檔案的走近大眾”為主線,精心策劃了系列的宣傳活動,讓檔案的文化之美與廣大群眾更加地接地氣、更好地相融相愛。采用豐富的展示和互動的形式手段,不斷地深挖、深挪檔案文化的內涵性價值,進一步將檔案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到更高的高度,進一步提高了社會公眾對檔案的資源的認知度和關注度。
以東江水供港60周年為核心主題,廣東省檔案館首次對外展示28件珍貴檔案,全面反映東江水供港項目從籌備、建設、竣工到后期擴建的全流程。現場還公布了香港市民致謝信等歷史材料,借助檔案媒介,詮釋這一民生工程的重要意義及粵港兩地的深厚情感聯系。
紀錄片與微視頻:憑借推出的《蘭臺回響》等紀錄片和廣交會的檔案主題短視頻的形象的展現,將檔案中所承載的豐富的歷史事件與社會的深刻的變遷等都直觀地展現在了廣大觀眾面前。
圖文專欄:依托微信公眾號開設《烽火印記 —— 檔案中的抗戰日歷》專欄,結合抗戰年代檔案史料,以時間軸串聯,進行具有專題性的歷史知識普及。
(三)檔案捐贈活動:充實館藏、見證歷史
舉辦全運會及抗戰相關檔案捐贈儀式,新入藏檔案涵蓋多個重要領域:
體育檔案:收錄包括第六、第九屆全運會檔案資料及十五運會會徽設計稿,記錄廣東體育事業的發展軌跡。
抗戰檔案:接收日軍侵華相關證據,如《華南派遣軍照片集》《華南派遣軍振武兵團志》、日軍士兵書信明信片、日本海軍“妙高”號指揮官助理日記掃描件等,為抗戰歷史研究提供珍貴原始資料。
主題打卡區:特別設立“見字如面”互動體驗區,提供僑批風格信封、信紙,并設計4款檔案主題印章,觀眾可現場集章,感受傳統書信文化與檔案元素的結合。
基于支付寶的“碰一下”功能,公眾就能輕松地進入廣東的檔案數字專區,既能線上點播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又能通過“領取的數字藏品”一枚枚的徽章作為紀念,既實現了線上的互動,又充分地利用了數字的技術手段把檔案的資源的可達性和趣味性都大大地提升了。
基于本次的國際檔案日系列活動的豐富的形式,如檔案的開放、多媒體的傳播、實物的捐贈以及互動的體驗等,廣東省檔案館將原本的靜態的檔案資源推向了動態的展示。采用此次的活動手段,不僅讓廣大公眾對廣東的歷史、體育的發展以及抗戰的進程都有了更深的了解,還通過對科技的賦能與檔案的互動,有效的降低了檔案的文化傳播的門檻,對于提高了社會各界的參與的熱情,也為檔案事業的融入到公共的文化服務的體系中、助推了廣東的歷史文化的更好的傳承都樹立了了一個很好的典范。